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厚钢板行业发展(中国厚钢板行业发展趋势)

2023-10-27 9350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特钢的中国特钢行业发展情况
  2. 试析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

2005年全国32家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4695.3万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13.4%

  

2006年全国32家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5091.5万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12.2%

  

2007年全国32家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7086.0万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14.5%中国特钢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专业化高效化不够;特钢产品的深加工及延伸不够等问题。因此中国特钢行业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就应该提高中国特殊钢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特钢行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2010年的47%。而世界经济也将保持适度增长,由此,对钢铁工业继续形成较强拉动作用。就中国的产业结构来看,“十一五”期间,中国各大产业都将进行升级换代,中国将着重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水平,特别是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这为中国特殊钢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特殊用途钢是指制成的另构件在特殊条件下工作,对钢有特殊要求,如物理、化学、机械等性能。

  

特殊性能钢也是特殊质量合金钢,这些钢是指有电磁、光、声、热及电化学等效应和功能的钢。常用的有不锈钢、耐热钢、电工硅钢、电子纯铁及各种精密合金(软磁合金、象磁合金、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合金、电阻合金、电偶材料等)。

  

不锈钢以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得名,它主要合金成分为铬和镍。铬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在氧化介质中能生成致密坚韧的纯化膜;另外,当铬含量超过11.7%时,能使合金的电极电位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合金的进一步氧化。镍也是易化元素,在铬钢中加入镍,可提高合金在非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当铬、镍含量一定时,钢中碳含量愈低,其耐腐蚀性能就愈好。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还与基体组织的均匀程度有关。当形成均匀一致的合金固溶体时,能有效地减少钢在电解溶液中腐蚀速度。

  

奥氏体不锈钢属铬镍系不锈钢,是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它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低温韧性、压力加工和焊接工艺性、无磁性、广泛用作腐蚀介质中工作的低温钢和无磁钢;铁素体型不锈钢主要含有铬,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相变发生,是硝酸、氮肥工业常用的耐磨材料;马氏体不锈钢由于含碳量较高,帮淬透性好,淬火后获马氏体组织,此类钢,低碳者韧性好,可制造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耐冲击零体;高碳用于制造弹簧、轴承、手术刀片等;由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混合组织为基体的不锈钢是比相不锈钢,它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晶间腐蚀等优点。其中DoCr18Ni5Mo3Si2钢主要用于制造炼油、化肥、造纸、石油、化工等工业的热交换器和冷凝器,OCr26Ni5Mo2用于制造海水腐蚀设备;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因含有大量的铬、镍及能析出沉淀硬化相的钼、铌、铅、铜等元素,使其经过淬火时效处理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主要用于制造弹簧、垫圈、波纹管等。

  

电工钢亦称硅钢是含碳量低于0.05%的铁硅二元合金。具有铁损小、矫顽力小、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高等特点,是常用软磁(作短暂或反复磁化的材料)材料之一,影响电工钢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硅对电工钢磁性影响最显著,当纯铁中加入3.0%Si时磁导率增加1.6-2倍,磁滞损耗降低40%电阻率增大4倍(可减少涡流损耗)、总铁损降低一倍,但硬度和强度也明显提高。通常硅含量不超过4.5%,否则太硬,不易加工。有害杂质(N、C、S、O等)的存在,将造成钢的晶格畸变,增大应力,阻碍磁化过程,因此杂质含量要严格控制。

  

硅钢主要用于电机、变压器、电器、电工仪表等电力工业用,大多轧成0.3、0.35、0.5薄板,有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硅钢薄板形关均匀、表面平整、无氧化膜、有利于提高组装质量和效率。

  

电工硅钢的牌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两组数字表示,“DR”表示热轧、“DQ”表示冷轧无取向(钢的各方向的磁性差别很小)、“DQ”表示冷轧取向;第一组数字表示硅钢板的铁损(单位瓦特/千克)最大值的百分数,第二组表示硅钢板轧制厚度的一百倍。

  

除电工硅钢外,电工纯铁也是应用广泛的软磁材料。

  

钢结构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鸿路钢构(002541)、精工钢构(600496)、富煌钢构(002743)、东南网架(002135)、杭萧钢构(60047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钢结构产值、中国钢结构产量、中国钢结构需求量、钢结构项目

  

1、定义:钢结构是钢材连接而成的结构形式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用焊、铆、螺栓等连接而成的重载、高耸、大跨、轻型的结构形式,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和可塑性强等优点。

  

按照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钢结构可以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包括高层重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备钢结构。

  

2、产业链剖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

  

钢结构产业链包括上游钢材生产和制造、中游钢结构制造与施工工程以及下游应用。上游钢材包括板材、卷材、型材、钢带等;中游包括钢结构制造和钢结构施工工程;下游应用包括公告建筑、住宅、厂房、桥梁等。上游钢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钢结构行业的采购成本;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目前,钢结构上游参与者包括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山东钢铁、马钢股份、首钢股份等钢材生产厂商。钢结构产业链中游是钢结构制造商,包括鸿路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富煌钢构、杭萧钢构、海波重科等。下游参与者包括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

  

产业发展历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钢结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在原苏联的援助下,采用碳素结构钢,建设了冶金、造船、飞机重工业钢结构厂房等重点工程,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建筑钢结构行业恢复发展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至今,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钢结构迎来发展新契机。

  

上游供给情况:中国钢材产销量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

  

2013-2020年,中国钢材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3亿吨,达到13.25亿吨,同比增长10%。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钢铁需求明显萎缩;但随着二季度国家复工复产、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稳定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同比进一步上升。2021年一季度,中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3.29亿吨,同比大幅增加22.5%。

  

2016-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为7.19亿吨,同比增长14.13%。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11-2021年10月,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呈现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5年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连续下降;2016年,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上升;2017年,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上涨;2018-2020年7月,钢材价格稍有回落。这主要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钢材价格下行。2021年5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近十年来峰值,为174.81,此后有所回落。

  

下游发展情况:中国建筑业产值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由9.52万亿元增长至26.39万亿元。2020年,中国建筑业产值达到263947.04亿元,比2019年增长6.24%。

  

202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9.47亿平方米,比2019年同比增长3.68%,增速比2019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竣工面积38.48亿平方米,连续四年下降,比2019年下降4.37%。

  

1、产量: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2015-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由5100万吨增加至8900万吨。近年来钢结构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在2017年3月住建部出台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钢结构产量不断增加。

  

2、产值: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值达到8100亿元

  

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产值总体增长,尤其是2016年之后,钢结构产值增势明显,主要是由于2016年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化解钢产能过剩问题和促进建筑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3.07%。

  

3、需求: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全国钢结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此外,根据工信部2016年10月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钢结构领域涉及建筑、桥梁、能源等,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2015年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4、项目:“十三五”时期,多个大型项目建设均采用钢结构

  

2021年9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等联合发布“新时代十大钢结构经典工程”名单,包括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等10项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代表当今世界钢结构领先技术的城市超高层,总用钢量约10万吨。

  

1、区域竞争:分布相对集中,山东、安徽、江苏的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

  

在企查猫平台以“钢结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通过对企业所在地进行汇总可知,我国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从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看,钢结构行业内领先企业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和富煌钢构均位于安徽省内;浙江省主要代表企业有东南网架、杭萧钢构;北京市主要代表企业有森特股份;湖北省主要代表企业有海波重科;新疆省主要代表企业有光正眼科。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鸿路钢构为龙头企业

  

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1.55%,为我国钢结构主要龙头企业,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1.09%;从钢结构产量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3.08%,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0.94%。

  

从市场集中度看,我国钢结构产量的市场集中度要高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集中度。2020年,我国钢结构营业收入CR5达4.67%;我国钢结构产量CR5达5.77%。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大、有影响力的企业较少,具有行业整合能力、节能低耗的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较少,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

  

1、钢结构受益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进入深入转型阶段,技术上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模式上推动工程总承包转型。钢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可回收、施工周期短、结构安全稳定等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与高质量发展趋势,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政策及行业趋严监管,一些缺乏创新、实力较为薄弱、缺少资质、管理不健全的中小钢结构企业在竞争中将被逐步淘汰,而拥有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综合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进一步开拓市场、逐步做强做大,起到促进行业整合的作用。

  

2、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

  

2021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钢结构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鸿路钢构(002541)、精工钢构(600496)、富煌钢构(002743)、东南网架(002135)、杭萧钢构(60047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钢结构产值、中国钢结构产量、中国钢结构需求量、钢结构项目

  

1、定义:钢结构是钢材连接而成的结构形式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用焊、铆、螺栓等连接而成的重载、高耸、大跨、轻型的结构形式,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和可塑性强等优点。

  

按照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钢结构可以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包括高层重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备钢结构。

  

2、产业链剖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

  

钢结构产业链包括上游钢材生产和制造、中游钢结构制造与施工工程以及下游应用。上游钢材包括板材、卷材、型材、钢带等;中游包括钢结构制造和钢结构施工工程;下游应用包括公告建筑、住宅、厂房、桥梁等。上游钢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钢结构行业的采购成本;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目前,钢结构上游参与者包括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山东钢铁、马钢股份、首钢股份等钢材生产厂商。钢结构产业链中游是钢结构制造商,包括鸿路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富煌钢构、杭萧钢构、海波重科等。下游参与者包括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

  

产业发展历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钢结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在原苏联的援助下,采用碳素结构钢,建设了冶金、造船、飞机重工业钢结构厂房等重点工程,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建筑钢结构行业恢复发展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至今,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钢结构迎来发展新契机。

  

上游供给情况:中国钢材产销量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

  

2013-2020年,中国钢材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3亿吨,达到13.25亿吨,同比增长10%。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钢铁需求明显萎缩;但随着二季度国家复工复产、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稳定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同比进一步上升。2021年一季度,中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3.29亿吨,同比大幅增加22.5%。

  

2016-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为7.19亿吨,同比增长14.13%。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11-2021年10月,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呈现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5年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连续下降;2016年,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上升;2017年,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上涨;2018-2020年7月,钢材价格稍有回落。这主要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钢材价格下行。2021年5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近十年来峰值,为174.81,此后有所回落。

  

下游发展情况:中国建筑业产值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由9.52万亿元增长至26.39万亿元。2020年,中国建筑业产值达到263947.04亿元,比2019年增长6.24%。

  

202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9.47亿平方米,比2019年同比增长3.68%,增速比2019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竣工面积38.48亿平方米,连续四年下降,比2019年下降4.37%。

  

1、产量: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2015-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由5100万吨增加至8900万吨。近年来钢结构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在2017年3月住建部出台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钢结构产量不断增加。

  

2、产值: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值达到8100亿元

  

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产值总体增长,尤其是2016年之后,钢结构产值增势明显,主要是由于2016年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化解钢产能过剩问题和促进建筑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3.07%。

  

3、需求: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全国钢结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此外,根据工信部2016年10月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钢结构领域涉及建筑、桥梁、能源等,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2015年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4、项目:“十三五”时期,多个大型项目建设均采用钢结构

  

2021年9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等联合发布“新时代十大钢结构经典工程”名单,包括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等10项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代表当今世界钢结构领先技术的城市超高层,总用钢量约10万吨。

  

1、区域竞争:分布相对集中,山东、安徽、江苏的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

  

在企查猫平台以“钢结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通过对企业所在地进行汇总可知,我国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从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看,钢结构行业内领先企业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和富煌钢构均位于安徽省内;浙江省主要代表企业有东南网架、杭萧钢构;北京市主要代表企业有森特股份;湖北省主要代表企业有海波重科;新疆省主要代表企业有光正眼科。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鸿路钢构为龙头企业

  

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1.55%,为我国钢结构主要龙头企业,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1.09%;从钢结构产量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3.08%,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0.94%。

  

从市场集中度看,我国钢结构产量的市场集中度要高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集中度。2020年,我国钢结构营业收入CR5达4.67%;我国钢结构产量CR5达5.77%。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大、有影响力的企业较少,具有行业整合能力、节能低耗的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较少,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

  

1、钢结构受益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进入深入转型阶段,技术上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模式上推动工程总承包转型。钢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可回收、施工周期短、结构安全稳定等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与高质量发展趋势,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政策及行业趋严监管,一些缺乏创新、实力较为薄弱、缺少资质、管理不健全的中小钢结构企业在竞争中将被逐步淘汰,而拥有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综合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进一步开拓市场、逐步做强做大,起到促进行业整合的作用。

  

2、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

  

2021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